人享其行 物优其流

发布时间:2021/3/2 15:56:44

2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简称《规划纲要》)。《规划纲要》贯穿未来15年、展望未来30年,是我国第一个综合立体交通网中长期规划纲要,与2019年9月印发的《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共同描绘出我国未来交通发展的宏伟蓝图。

3月1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交通运输部部长李小鹏,国家邮政局局长马军胜、国家铁路局局长刘振芳、交通运输部副部长王志清、中国民用航空局副局长董志毅出席发布会,介绍落实《规划纲要》精神、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有关情况。中国交通报、中国交通新闻网摘要刊登,敬请关注。

规划6轴7廊8通道主骨架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未来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总体布局情况如何?不同的运输方式有什么布局特点?

李小鹏:

从线网规模的角度看,预计到2035年,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线网总规模70万公里左右,以铁路为主干、公路为基础,充分发挥民航和水运的比较优势,连接全国所有县级及以上行政区、边境口岸、重要设施、主要景区等。其中,铁路20万公里左右、公路46万公里左右、高等级航道2.5万公里左右,沿海主要港口27个、内河主要港口36个,民用运输机场400个左右,邮政快递枢纽80个左右。

根据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特别是各重点区域的交通需求量、交通时空分布的预测,我们把重点区域分成了三种类型,规划建设“6轴、7廊、8通道”,这是未来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

我们还要同步打造综合交通枢纽集群、枢纽城市和枢纽港站。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要建设4大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集群,加快建设20个左右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和80个左右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构成约100个综合立体交通枢纽。

王志清:

公路方面,未来国家高速公路网规模16万公里左右,普通国道网30万公里左右。建成以后,国家高速公路将连接所有地级以上行政中心和城区人口超过10万人的市县,直接服务全国90%的县级行政区。普通国道将连接全国所有县级以上的行政区以及沿边公路口岸,服务覆盖全国所有人口。除部分边远地区以外,基本实现全国县级行政中心15分钟上国道、30分钟上高速公路、60分钟上铁路。

水运方面,未来国家航道网和主要港口将基本覆盖沿海沿江主要区域,承担约90%的集装箱、粮食、能源和战略性矿产等外贸重点物资运输量,有力保障国家经济安全。上海等11个国际枢纽海港将有力支撑4个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与各主要港口一道巩固我国在全球航运和供应链体系中的枢纽地位,协同推进国内统一市场和国际开放市场建设,有力支撑高水平发展的新格局。

马军胜:

《规划纲要》对邮政快递的布局规划突出三个特点。一是按3个层次对国家邮政快递枢纽进行分级规划。第一个层级是全球性国际邮政快递物流枢纽,主要布局在华东、华南、华中、华北和西部5个集群15个城市;第二个层级是20个和周边国家进行交换的区域性国际邮政快递枢纽;第三个层级是45个全国性邮政快件枢纽。3个层次共有80个枢纽,基本满足国际国内邮政快递的中转处理能力。

二是依托综合交通比较优势,提升邮件快件干线运输效能。重点依托公路网,大力发展甩挂和集装箱运输;依托高速铁路网,大力推进高铁快递网络建设;拓展航空寄递网络,加快国际邮件快件航空枢纽布局。

三是大力拓展邮政快递网的深度广度,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发挥邮政快递业网联千城百业、联系千家万户、联通线上线下、通达五洲四海的优势,全方位发挥助力生产、促进消费、畅通循环的重要作用,助力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

刘振芳:

根据《规划纲要》,到2035年,铁路网总规模将达到20万公里左右,其中高速铁路(含部分城际铁路)将达到7万公里左右,建设“八纵八横”高速铁路主通道以及区域性高速铁路,形成高效的现代化高速铁路网。普速铁路(含部分市域铁路)将达到13万公里,建设以川藏铁路、西部陆海新通道、沿边铁路为重点的中西部铁路,提升既有铁路效能,形成覆盖更加广泛的普速铁路网。

率先建成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城市群城际铁路网,加快都市圈市域铁路建设,促进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四网融合”发展。

董志毅:

机场网方面,将加快建成以世界级的机场群、国际航空(货运)枢纽为核心,区域枢纽为骨干,非枢纽机场和通用机场为重要补充的国家综合机场体系,重点建设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四大世界级机场群,巩固十大国际航空枢纽地位;推进郑州、天津、合肥、鄂州4个国际航空货运枢纽建设,布局40个左右的区域航空枢纽,构建起四通八达、联通全球的空中运输网络。

航路网方面,加快与机场网协同,着力提升世界级机场群以及繁忙机场空域的运行容量;推动主要机场群之间构建基于大容量通道、平行航路和单向循环等先进运行方式的高空航路航线网络;推动我国航路网与亚太航路网高效衔接,构建结构清晰、衔接顺畅的国际航路航线网络;统筹运输航空和通用航空的发展需求,构建适应各类航空用户需求的中低空航路航线网络。

邮政快递更加便捷绿色智慧可靠

光明日报:未来邮政快递网络建设将为我们带来哪些新的变化?

马军胜:

邮政快递行业将按照“服务全领域、激活全要素,打造双高地、畅通双循环”的思路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为公众带来更加便捷、更加绿色、更加智慧和更加可靠的消费体验。

一是服务深度和广度大大拓展。随着快递寄递网络继续深入城乡,面向国际的揽收、处理、运输、通关、投递能力大大增强,正在实施的快递进村、快递进厂和快递出海工程加快推进,覆盖范围、服务能力将大幅度拓展。

二是寄递服务质量继续提升。农村地区将实现更高标准的投递深度和频次,邮政普遍服务均等化水平将稳步提升,快递服务智能化、定制化的程度将明显改善,定时派送、定时投递也会大范围推广。

三是网络效率不断提高。寄递时效和稳定性将不断提升,在经济社会循环中的畅通作用将明显增强,网络运转会更加集约、绿色、智能和高效,真正实现物畅其流、货通天下。

四是服务功能进一步丰富。实现从单一寄递服务向综合寄递物流服务升级,创新服务品种,提升服务品质,打造服务品牌,更好地满足多领域、多场景、多样化的需求,引领和满足新的寄递物流需求。

区际快速客运服务系统以高铁为主

经济日报:能否详细介绍一下《规划纲要》如何体现铁路高质量发展?

刘振芳:

《规划纲要》立足新发展阶段,围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就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从5个方面对铁路高质量发展进行了部署。

一是提升铁路创新水平。以“互联网+”“物联网+”为推动力,运用5G、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提升铁路运输服务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

二是推动铁路融合发展。加快推进“四网融合”,优化调整运输结构,着力发展多式联运,实现客运换乘“零距离”、物流衔接“无缝化”、运输服务“一体化”。

三是提高铁路运输服务品质。构建以高铁为主的“大容量、高品质、高效率”区际快速客运服务系统,形成横贯东西、沟通南北、内畅外联的铁路运输大通道,不断推出高铁货运、冷链物流、城乡配送等适应市场需求的铁路货运新产品。

四是打造绿色安全铁路。持续增强基础设施的安全性、耐久性,提高运输装备的智能化、清洁化、标准化水平,打造以低碳为特征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绿色智能轨道交通运输体系,构建法治保障、科学合理、规范自律、综合协同的铁路治理体系。

五是服务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积极推进与周边国家铁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提高中欧班列发展质量效益,进一步畅通国际物流和贸易通道。

未来综合交通枢纽建设重点在一体化上下功夫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广:《规划纲要》提出建设多层次、一体化的国家综合交通枢纽系统,请问如何强化枢纽一体化的规划建设?

王志清: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已经建成了一批辐射带动作用比较强的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同时也形成了以机场、铁路场站为代表的一些大型综合交通枢纽,明显改善了运输服务质量和效率。我国综合交通枢纽在建设和规划上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原因是各种交通方式相互独立发展、协同不够,未来综合交通枢纽建设重点将在一体化上下功夫。《规划纲要》提出了“三统一、一协同”的建设原则,也就是“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协同管理”。

一是推动新建综合客运枢纽各种运输方式集中布局,实现空间共享、立体或同台换乘,打造全天候、一体化的换乘环境。推动既有综合客运枢纽整合交通设施,共享服务空间。

二是加快综合货运枢纽多式联运、换装设施与集输运体系建设,统筹转运、口岸、保税、邮政快递等功能,提升多式联运的运输效率与物流综合服务水平。

三是处理好交通枢纽与城市空间、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推动站城一体、产城融合。去年年底,重庆建成了首个高铁站城一体化项目——沙坪坝站,这是国内首个高铁站与城市综合体统一开发建设的案例。

四是落实好《规划纲要》提出的综合交通枢纽一体化规划建设的要求。国际航空枢纽基本实现2条以上的轨道交通衔接,全国性铁路客运枢纽基本实现2条以上市域(郊)铁路或城市轨道衔接,为高质量建设综合交通枢纽提供有力支撑。

统筹陆海空保障国际供应链稳定

澳门月刊: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物流供应链提出了严峻挑战,在保障国际供应链稳定方面,交通运输部做了哪些工作,下一步有什么打算?

李小鹏: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和要求,交通运输部会同有关部委成立了国际物流保障协调工作机制,开展了5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发布了指导意见,提出要加快构建开放共享、覆盖全球、安全可靠、保障有力的国际物流供应链体系,使进口货物进得来、出口货物出得去。

二是加强调度和协调。对国际海运、航空货运、中欧班列、国际道路运输、国际寄递物流等方式加强协调,保证供应链畅通。

三是坚持开放和合作的原则,保障物资运输及防疫物品和新冠病毒疫苗出口运输。

四是加强供需对接。建立了国际物流重点联系企业制度,正在加强保障体系构建。

五是提升运力。前期增加航空运力,加大中欧班列运行力度;近期针对国际集装箱班轮和集装箱供需之间的矛盾,加强协调,优化航线配置,加快空箱回运,推动上下游企业之间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

《规划纲要》对保障国际物流供应链开放安全稳定提出了要求。下一步,交通运输部将着力推动形成陆海空统筹的运输网络,培育壮大现代物流企业,健全运输保障体系。

春运前32天全国发送旅客6.3亿人次

南方都市报:今年春运和往年大不一样,能否介绍一下春运的整体运行情况?如何统筹疫情防控和服务保障好接下来大家的返岗返程之路?

李小鹏:

总的来看,人民群众积极响应就地过年的号召,错峰、避峰出行,减少了不必要出行。截至目前,全国客运流量都保持了低位平稳运行,客流规模较往年有明显下降,日客运量最高的一天是2月28日,为3152.4万人次,比2019年同期下降62%,比2020年上升149.8%。

从春运前32天的情况看,全国铁路、公路、水路、民航一共发送旅客6.3亿人次,日均1970.6万人次,比2019年同期下降74.1%,比2020年同期下降54.1%。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由于人们居家过年,对寄递需求大幅度增加,邮政快递业“春节不打烊”,超过100万名快递员、邮递员坚守在一线工作岗位上。春节期间,全国邮政快递业累计揽收和投递快递包裹6.6亿件,同比增长260%,其中揽收量是去年同期的3倍左右、投递量是去年同期的3到4倍。

春运还在进行,交通运输部将会同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有关部门做好春运疫情防控和运输保障工作。一是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隐患排查和治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障旅客安全出行。二是进一步做好春运疫情防控工作,毫不放松抓好疫情防控,坚持人物同防,做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各项措施的落实,保障旅客健康出行。三是进一步做好运输服务保障工作,加强对客流的预测分析,做好运力的组织调配和调度各项工作,提高服务水平,及时向群众提供出行信息。

提高城市绿色交通分担率

封面新闻:《规划纲要》提出开展人行道净化行动,因地制宜地建设自行车专用通道。在鼓励公众绿色出行方面未来有哪些措施?

李小鹏:

绿色出行既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又关系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近年来,各地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积极探索推行绿色出行,取得了一定成效。比如,87个城市开展了公交都市创建行动,公交系统推广了41万余辆新能源汽车,巡游出租汽车系统推广了14万余辆新能源汽车。

《规划纲要》提出鼓励绿色出行,提高城市绿色交通分担率。下一步,交通运输部将重点做好3个方面工作。一是深入实施公交优先发展战略。构建以城市轨道交通为骨干、常规公交为主体的城市公交系统,持续完善城市公交服务网络,提升城市公交发展水平。二是深入开展绿色出行创建行动。主要是引导公众出行优先选择公共交通或者自行车、步行等绿色出行方式,逐步降低小汽车通行总量,提升整个城市的绿色出行水平。三是深入推进新能源汽车规模化运用。指导地方进一步提升新能源车辆比例,建设好充电桩等服务新能源汽车的基础设施,加快提升城市客运清洁化、低碳化水平。

优势资源向智慧民航建设倾斜

海报新闻:《规划纲要》提出了推进交通基础设施智慧发展的要求,民航局在这方面如何考虑?

董志毅:

近年来,民航局把“智慧空管、智慧机场、智慧航司、智慧监管”建设作为抓手,加速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一轮信息技术在民航领域的广泛应用和深度融合,安全监管、运行、服务等方面的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智慧发展成效逐步显现。下阶段,民航局将以智慧民航建设为主线,驱动行业创新发展,重点开展3方面工作。

一是实施以智慧民航建设为牵引的发展战略,制定新一代智慧民航运输系统的战略规划和科技攻关计划,统筹优势资源,向智慧民航建设倾斜。

二是催生以集约共享为核心的发展模式,提高民航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企业经营效率,提高政府治理效能。

三是打造以合作共赢为特征的发展机制,加强与行业各主体间、各交通方式间,上下游产业链、创新链间的协同合作。

针对新基建,民航确定了“五个一”的目标,即“出行一张脸、物流一张单、通关一次检、运行一张网、监管一平台”。民航局将以“五个一”为目标,推进民航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试点示范工作,通过试点示范项目,形成一批可参考、可复制、可推广、可操作的经验和成果,建立行业标准规范和管理体制机制,支撑行业由数据支持决策向数据决策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