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1/24 18:45:42
高质量建设沿江高铁,人才是支撑性要素。作为国家级工程,率先开建的沿江高铁武宜段目前已经吸引了3000多名专业人才,这里正成为人才集聚的“强磁场”。
刘衍文,50岁,现任4标项目经理,曾荣获詹天佑奖等荣誉10余项,参与过武广客专、哈大高铁等重点项目建设。来到武宜段后,他吃住在项目部,经常与一线工人打成一片,到达现场参与技术方案商定,解决具体问题。
标段内太子山隧道洞口浅埋、偏压、岩溶发育,施工难度大、安全风险高,为确保施工安全,他每日带领团队顶着40℃高温,白天在现场指挥作业,晚上开会解决施工难题,经常熬到深夜,这样持续了4个月,直至顺利通过浅埋段。
来自5标的张杰今年32岁,曾荣获“荆楚工匠”“全国技术能手”等荣誉,他所做的工作就是测量。按惯例,在动工前,施工单位需要根据设计单位提供的大致点位进行复测,将一个个点位串联,为施工提供具体参数。因此,测量员在业内也有“工程之眼”之称。
“马虎不得,有的地方甚至要精确到厘米甚至是毫米,”张杰回忆,去年10月,他带领15名测量员最早进场,在47公里的5标段开展复测,24小时轮班作业。大约花了40多天测量完毕,拆迁、便道施工随即展开。今年夏季,连续两个月罕见高温,他和队员们不怕苦、不怕累,接连完成一个个控制性工程的点位勘测、墩位测量,保障了5标工程建设快速推进。
汉川东制梁场是2标的一个现代化大型智慧梁场,采用机器人参与钢筋剪切、绑扎以及箱梁预制等环节,大幅度节省人力物力的同时也提升了箱梁品质。这里的总工朱亮亮今年28岁,是青年骨干代表,曾在被誉为质量界“奥林匹克”的国际质量管理小组会议中发表成果,获得金奖。参加工作以来,他严格要求自己,遇到问题及时解决,绝不把隐患带出梁场。目前,凭借着在一线的创新,他已获得10多项实用新型专利。
大批高精尖人才的涌进为高质量建设沿江高铁提供了最坚实的保证,而他们的青春、热血、智慧也将熔铸在新时代交通强国的伟大事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