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0/27 17:17:40
今年的上海国际自然保护周将于10月27日至11月4日举办。
10月25日,记者从“第八届上海国际自然保护周”组委会获悉,今年的上海国际自然保护周将通过九大主题活动,让市民共同感受上海的生态环境保护成果,共同为生态环境保护出力。
许多市民不知道的是,在高楼林立、人头攒动的表象下,上海其实充满生机,蕴藏着丰厚的“家底”,有强大的生态价值。
上海市绿化市容局公布的数据显示,近10年,上海新造林约37万亩,森林覆盖率从2011年底的12.58%增至2021年底的19.42%。
根据评估,2021年上海森林生态系统固碳量为88.53万吨,释氧量为217.67万吨,折合固定了324.91万吨的二氧化碳,相当于吸收了2020年上海市二氧化碳排放量的1.17%。
上海森林生态系统所固定的二氧化碳量相当于抵消了2500架容纳100—200人的中型飞机绕地球飞行一圈所排放的二氧化碳量,也相当于抵消了1万辆五座家用燃油小轿车往返上海市中心和崇明区1400次所排放的二氧化碳量。
2021年,上海森林生态系统固碳释氧创造了38.44亿元的价值量,在九大服务功能中(保育土壤、林木养分固持、涵养水源、固碳释氧、净化大气环境、森林防护、生物多样性保护、林木产品供给、森林康养)位居第二,占总价值量的22.09%。
同时,上海积极保护修复重要湿地,将13块共计121309.6公顷的湿地纳入《上海市重要湿地名录(第一批)》。
通过整合优化,上海已初步形成由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和国家湿地公园组成的自然保护地体系,面积达114805.79公顷,尽力维持生态系统的原真性、系统性、完整性和可持续性。
高质量的生态空间吸引了大批“精灵”定居,截至2021年底,上海记录“在册”的野鸟种类达到了516种,占全国鸟类种类数的35.7%,鸟类多样性在世界特大城市中名列前茅。目前,獐、貉、狗獾等40多种兽类,10多种两栖类动物,30多种爬行类动物,都在上海安了家。
让“精灵”休养生息,上海因地制宜,建成22个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并将国家重要湿地、自然保护地、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等约13万公顷的土地纳入上海市生态保护红线,新划设4个野生动物禁猎区。
今年上海国际自然保护周的九大主题活动中,有不少引导市民主动了解自然的设计。
比如,人与自然市民科普活动鼓励市民利用阳台空间种植果蔬,并配套主题科普直播和短视频、绿色低碳知识竞答、低碳生活行动倡议、“我家的低碳悦生活”展示等活动。
届时,浦东、虹桥两大国际机场的90余块宣传屏,以及南京东路商圈、淮海路商圈、徐家汇商圈等处的200余块电子屏上,市民可以观看上海自然保护区的宣传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