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林是原锦州线路大修段第一任主管大型养路机械的副段长,虽然退休多年,但对大型养路机械的发展变化却如数家珍。
“从前,铁路线路养护基本靠人力,‘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是当时大修人工作的真实写照。”他说,“那时候,清筛1公里道床需要800至1000个工人用铁锨、镐头、耙子和筛子忙一天。更换一根370多公斤重的Ⅲ型轨枕时,4人一组,在3个小时的施工‘天窗’内最多只能换15根。”
望着远处正在进行清筛作业的清筛机,张文林感慨万千:“随着铁路的快速发展,我国自主研制的机械设备相继投入使用,逐步告别了依靠人力作业的时代。现在,清筛作业只需一套清筛机组就能完成,而且作业精度之高、施工质量之好也是人工难以达到的。”
“我们段目前已拥有各类大型养路机械238台,特别是新投入使用的调度指挥中心数据管理平台、数字工务大型养路机械应用平台等一批信息化设备,更让新‘四大件’如虎添翼。”站在张文林身旁的沈阳工务机械段材料科工程师韩晓东补充道,“就拿大修列车来说,从轨枕运输、新枕铺设到旧枕回收,全部由电脑操控、机械作业完成。现在,集中力量打歼灭战和攻坚战成为组织大中修施工的新常态,以往那种‘缝缝补补’‘单打独斗’的施工模式已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听着前辈们的讲述,一位刚入路的大学毕业生忍不住说:“现在,大修列车不仅有材料车、工具车,还有餐车、淋浴车,空调、电脑等设备也一应俱全,就像流动宾馆一样,别提多舒适了。我相信,随着时代的进步,铁路的未来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