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汇推出越剧《海上光启》 4月将再次献演以纪念徐光启

发布时间:2022/3/2 9:47:43

      中新网上海新闻3月1日电(郑莹莹)为追寻先贤足迹,上海徐汇推出越剧《海上光启》。

  该剧是由上海市徐汇区文化和旅游局、上海越剧艺术传习所(上海越剧院)指导,上海如意越剧团、徐家汇街道办事处、凌云路街道办事处联合出品,上海市群众艺术馆、徐家汇历史文化研究会、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利徐学社、徐家汇源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支持创排。该剧也是如意越剧团成立以来推出的首部原创大戏,并获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重大项目资助,今年1月26日、27日晚曾在上海群众艺术馆试演两场。

  近两个月来,在广泛听取专家、观众意见的基础上,剧组又对《海上光启》进行了进一步打磨提高。2022年4月24、25日,该剧将再次献演于宛平剧院,以此纪念徐光启诞辰460周年。

  ——致敬先贤 “小”剧团敢挑“大”梁

  作为上海如意越剧团推出的首部原创大戏。《海上光启》由青年编剧魏睿编剧、青年导演吴佳斯执导,上海越剧院越剧推广人、演员沈歆雯饰演徐光启;如意越剧团青年演员笪雪莹饰演徐光启的妻子吴琬君,如意越剧团团长,越剧表演艺术家金采风弟子童丽君饰演老年吴琬君。作品通过“治蝗虫”“译洋书”“种红薯”“修历法”等故事,讲述了徐光启从青年到晚年一生的主要成就,和他“放眼看世界”的创新精神、“初心为民本”的高尚情怀。

  大型原创越剧《海上光启》的创作缘起于2020年上海如意越剧团排演的越剧小戏《初心如一》。小戏通过回忆的形式再现了徐光启一生的主要成就和人格光辉,演出后获得了一致好评。排演过程中,越剧团团长、《初心如一》主演之一童丽君随着对徐光启的了解不断深入,萌发了排演一出大戏,将徐光启一生搬上舞台的想法。

  从一出十多分钟的小戏“扩容”到两个小时的大剧并非易事。成立于2016年的上海如意越剧团在此之前虽然排演过《梁山伯与祝英台》《碧玉簪》《西厢记》等经典,也在金采风老师的指导下复排过越剧金派、陆派代表作《劈山救母》,但《海上光启》这样完全从零开始的创作还是第一次。从剧本创作到落地排练,再到最终呈现,剧团上下都是“摸着石头过河”。

  之所以坚定地要把徐光启的故事搬上舞台。童丽君团长说:“是因为一份作为上海人的‘责任感’。”她回忆说,中学时代就在课本上知道了徐光启这个名字,但如果不是排演《初心如一》,对于徐光启她始终只有一个模糊的印象。周围很多人都是类似的情况,知道徐光启这个人,但不了解他做过些什么事。“作为上海的先贤,他不应该被遗忘。”徐光启的扮演者沈歆雯也说:“在徐光启先生身上能看到上海这座城市海派文化与江南文化的融汇贯通。”对于徐光启的抒写,也是对于上海城市精神和城市品格的追溯和致敬。如意越剧团虽然是个小小的民营剧团,但也是一个上海的、徐汇的剧团,这份责任,义不容辞。

  ——另辟蹊径 “小”故事再现“大”情怀

  至今行走在上海,还随处可以邂逅徐光启留给这座城市的印迹,比如徐家汇源、光启公园、光启城……这些都是上海人耳熟能详的景点。但是对于很多人来说,对于徐光启的了解还仅仅停留于这些地名和学生时代书本上读到的只鳞片甲。一直以来,并没有一部特别有影响力的影视或舞台艺术作品全景式深入展现徐光启的一生。“徐光启应该写、值得写,但不好写。”这是许多人的共识。

  如意越剧团策划排演《海上光启》的时候,许多朋友善意地劝告童丽君慎重考虑、知难而退。而随着对徐光启了解的不断深入,主创团队也确实感受到了这个人物的难以刻画。徐光启一生做成了许多事,在常人看来简直就像是个“超人”。可是,在短短两个小时中将这些内容都表现出来,却是个难题。而另一个困难是,被誉为“中西文化交流第一人”,中国第一位引进西方技术的科学家,徐光启的许多贡献至今留惠后人,但又具有相当的理论高度,很难用起伏跌宕的故事加以呈现。无论是修订《崇祯历书》,还是翻译《几何原本》,背后都涉及到宏大的历史、政治、科技背景,这些是很难在舞台上用跌宕起伏的故事加以表现。

  越剧观众走进剧场最重要的目的还是看“故事”,而不是“听课”。如何解决“思想性”和“艺术性”之间的矛盾,是《海上光启》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最终,剧组找到了“轻喜剧”风格。这支年轻的主创团队用当下的眼光重新审视徐光启,试图走进四百多年前和我们喝着同一条浦江水,操着相似口音的伟人的内心。最终,他们找到了“乐观”二字,也由此确定了《海上光启》的风格基调。

  确定“喜剧”风格的另一层原因,是因为“喜剧”曾经是越剧舞台重要的风格形式之一。前辈艺术家留下的《王老虎抢亲》《双狮宝图》等等,都是观众喜闻乐见的经典剧目。但是近年来,优秀的越剧喜剧作品相对较少,如意越剧团也希望通过《海上光启》的排演,探索新时代越剧喜剧的发展之路,为舞台风格的多样性提供思路。

  《海上光启》的四场戏中,前三场都是诙谐幽默的喜剧风格,每每排到“治蝗虫”“种红薯”,排练场上总是笑声不断。幽默诙谐是《海上光启》的主基调,但整出戏却并非“为了搞笑而搞笑”。笑中带泪才是最高级的喜剧,也是《海上光启》追求的目标。虽然性格乐观开朗,但徐光启的一生却带着悲壮的色彩。因为有了前三场喜剧风格的铺垫,全剧最后第四场的悲剧性才显得更加深刻。主演们都说:“大家都很怕排这一幕,剧团的朋友也怕看,因为实在是太压抑、太心痛了,每次排演都哭得稀里哗啦。”

  未来,如意越剧团还期待带着《海上光启》走进学校、社区,让更多上海市民、年轻人了解徐光启、了解越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