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7/20 16:09:36
2021的暑运,铁路运输呈现出火热趋势,旅客发送量节节上升,已恢复或超越2019年同期水平。与之对应的,有旅客发现,京沪高铁的票价在悄无声息间又一次上涨了,较原基准价上涨幅度超过10%。
京沪高铁曾于2020年的10月23日发布消息,自2020年12月23日起对京沪高速铁路票价进行优化调整,采用浮动票价。票价有升有降,上涨的车次多于下降的车次,上涨幅度高于下降幅度,以现行执行票价为基准价实行上下浮动,商务座、特等座和一等座的比价关系分别按照3.5倍、1.8倍和1.6倍执行。数据显示,执行动态票价后,京沪间车程在5小时内的车次票价全部上涨,而耗时在6小时左右的车次基本都下调了票价,影响票价的主要因素是耗时。时隔半年,暑运开始后,京沪高铁车次在二位数内的,分别出现了598元、626元、631元三种 不同的二等座票价,运行时间也都在5小时内,并且将列车车型、发车时间等因素也加入到票价调整的考虑范围中,由此遭到了部分旅客的质疑。
中国铁路自改革以来,各铁路集团公司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下,结合自局特色,纷纷推出了优惠减价措施,即所谓的动态票价。出发点是好的,惠民创效,但在实际应用上远未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或者说没有得到广大旅客的理解和支持,提质增效的初衷也没有获得实质体现。尤其是新冠疫情爆发以来,铁路(高铁)客流大幅减少,投入大、收入少,对于已转型为企业属性的国铁集团,首先在实行了上市的京沪高铁区间推出优化票价结构,以解决需求不均衡和供需矛盾等问题,其目的也是为了维持运输市场的可持续发展,保持铁路正常的造血和输血功能,所以浮动票价无可厚非,是正常的企业经营行为。
那么,如何保持一个合理的价位,让上涨和下降都存在于可接受的范围之内,以合理的价格行为适应市场变化,以有序的价格策略提高整体效益,是值得铁路部门思考的问题,也是考验铁路决策者智慧的关键点。暑运是以学生流、探亲流等为主,在后疫情期间,大众出行的愿望较往年更加强烈,旅游热门方向的车票甚至出现了一票难求的现象,堪比春运。提价后,出行成本的增加使得普通大众的体验感的变差,造成对铁路的整体观感下降。所以,要让铁路改革带来的“红利”真正惠及大众,必须从旅客视角出发,紧贴市场节奏,提升对客运市场变化的敏感度和把握度,统一联动机制,吸收先进经验,扩大品牌效应。个人以为,简单提价,想要多分一杯羹的做法,其实际效果往往适得其反。铁路部门决不能饮鸩止渴,要让高铁涨价的步子缓上一缓。
随着我国铁路建设的高歌猛进,大众的出行方式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铁路的运输模式从单一方式逐步向综合销售服务转型。浮动票价机制运行未久,乘客在票价和耗时之间会如何选择,市场的反馈目前仍是未知数。但是,有理由相信,铁路部门在加大宣传的前提下,不断丰富营销策略,不断创新客流需求匹配制度,不断融合铁路产品的结构成分,用“速度”和“温度”为乘客培育出温馨舒适的旅行体验,必将成为美好生活奋进的助推器,从而赢得大众对于中国铁路的自豪感和获得感。到那时,自然就水涨船高了。(文/车晓敏)